首页 > 行业新闻 > 千兆光网:潮平岸阔风正劲
在数字经济时代,为各类数字化应用提供全光底座的千兆光网备受各界关注。9月28日,首届千兆光网暨全光城市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以“构筑全光智慧城市赋能城市数字化”为主题,汇聚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领导代表以及运营商、企业的专家与嘉宾,共同探讨千兆光网的未来演进之路,凝聚产业合力以加快我国千兆光网产业的发展,从而赋能数字化转型。
我国千兆光网已具备覆盖2.2亿户家庭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梁斌出席首届千兆光网暨全光城市高峰论坛并致辞。他表示,工信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今年3月发布了《“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从网络部署、用户普及、应用示范、产业提升和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19项工作任务,计划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全面覆盖城市地区和有条件乡镇的“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推动实现固定和移动网络普遍具备“千兆到户”能力。自文件发布以来,我国千兆光网发展持续提速,各地“千兆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千兆光网已具备覆盖2.2亿户家庭的能力,提前完成2021年工作目标;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宽带用户规模累计达到1863万户,是2020年年底的近3倍。
未来三年是千兆光网发展的关键期,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梁斌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以建促用,夯实网络底座。持续推进千兆光网建设升级,聚焦千兆小区、产业园区、学校、医院等场景深度覆盖,同步提升骨干传输、数据中心互联、5G承载等网络各环节能力。加快“千兆城市”建设,发挥中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我国千兆光网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二是融合创新,赋能千行百业。加快千兆光网应用模式创新,鼓励结合行业需求,通过网络架构创新、运营模式创新,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探索部署“IPv6﹢”等创新技术,满足千兆行业应用场景下灵活组网、按需服务、差异化保障等需求,为千兆业务创新发展开拓蓝海。
三是强链补链,繁荣产业生态。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在超高速光纤传输、下一代光网络技术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推动支持高速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家庭网关、企业网关、无线路由器等设备成熟,降低终端成本,提升终端性能。 (徐勇)
加快网络建设和应用牵引 千兆光网迎来发展关键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在论坛的主题演讲中,对我国千兆光网政策进行了解读并对发展态势进行了展望。敖立表示,在政策层面,国家持续推进新发展格局构建,并加大数字经济发展力度,推动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通信网络里有“两张网”,天上一张移动通信网,地下一张固定通信网。固定通信迈入千兆光网时代,不仅向用户提供了大容量的接入网,同时也提供了城域网、骨干网,成为移动通信等各种业务的全光底座。未来几年是千兆光网的关键发展期,我们不仅要大规模部署面向家庭的10G PON技术,更要加快OTN专线部署,以及全光承载、全光交换、数据中心互联等技术的规模应用。
国家战略部署为宽带网络演进指明新方向。党中央、国务院把推进宽带网络发展、拓展融合应用、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作为抢抓战略机遇的重要手段。不论是“十四五”规划纲要还是《“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都明确体现出国家要大力推动千兆光网和5G协同发展的决心与信念。
千兆光网不是“空中楼阁”,中国正在引领全球光纤网络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范围内29个省份的70家省级电信运营商实现了千兆光网商用。我国千兆网络发展持续提速,千兆光网已经具备覆盖2.2亿户家庭的能力,用户数达到1864万户,固定宽带网络迈入全光时代,为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光纤宽带网络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千兆光网应用场景持续丰富,持续加力制造、教育、煤矿、医疗乃至智慧城市建设,赋能垂直行业高质量发展。全光智慧城市以光网络智能底座为基础,融合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形成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确判断和持续进化的智慧城市系统。 (杨赞)
千兆光网构建智慧城市发展演进的坚实底座
9月28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人民邮电报社)主办的首届千兆光网暨全光城市高峰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表示,智慧城市的发展演进与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密切相关,也正是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为更多智慧城市应用创造了可能,而F5G千兆光网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可以说千兆光网构建了智慧城市发展演进的坚实底座。
单志广认为,“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首先需要进一步打造城市数字底座,加强5G网络、F5G千兆光网在城市的建设布局,并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据基础设施协同使能城市的各类业务发展。同时要进一步推进政务、交通、医疗等各个城市应用的智能化,更好地支撑构建完善的智慧城市生态系统。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着重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单志广表示,建设智慧城市的使命将重归以人为本和普惠全民,更注重去虚向实、去伪存真,基于人民群众最真实的需求,倒逼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和平台能力的优化。
各地都在推动数字治理,包括引入全光网技术构建统一电子政务网,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已经逐步普及,未来的发展需要更多地向以人为中心转型,更好地服务市民。
单志广认为,数字时代重构了我们的城市,城市的数字孪生并非物理世界的简单数字化,而是打造线上线下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新型世界。其中,5G、F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关联和平衡城市各种复杂系统的关键要素,技术驱动城市整体发展方式实现智能化。
与此同时,智慧城市也成为孕育、融合新技术的重要场景,智慧城市推动了5G、F5G、人工智能等产业的高速发展,有大量的数字产业应用场景涌现出来。
面向未来,智慧城市的建管模式将从以建为主转向长效运营,深耕城市各个功能领域的智慧城市运营商将出现,这也是电信运营商的一个重要发展机遇。国家信息中心在2020年11月发布了《全光智慧城市白皮书》,提出了以F5G全光智能底座为基础,构建全光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上海、山东青岛、呼和浩特等已经树立了差异化发展样板,近期国家信息中心还将发布2.0版本。
最后,单志广表示,智慧城市的内涵也体现在智能的连接化和连接的智能化,通过联接力与算力的协同支撑智慧城市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城市内各个建设主体,电信运营商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全光智慧城市正是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希望电信运营商和上下游产业能够进一步发挥千兆光网等高品质联接的优势,进一步推进各类数字化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创新。 (徐勇)
9月28日,在首届千兆光网暨全光城市高峰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北京移动副总经理李长空、上海移动副总经理李学成、山东联通副总经理崔波、海南电信市场部总经理陈莹、华为中国运营商业务部副总裁黄雒蒙、华为光传送领域总裁周军共同参与点亮全光智慧城市仪式。 张松延/摄
相关链接
千兆光网升级加速 全光智慧城市成为新风向标
千兆宽带提速是千兆光网建设的第一步,全光网(光节点)的规模部署将是千兆光网升级的第二步,从千兆城市向全光城市的演进,已经成为中国固定宽带产业发展的新风向标。
千兆光网构建智慧城市坚实底座
作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载体,千兆光网已经被广泛纳入各个省区市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成为各省区市新基建的重要发展目标。上海“十四五”规划指出,大幅提升“双千兆”宽带网络承载能力,向企业和市民提供随时可取的高速率、低时延网络服务,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推动新型基础设施赋能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山东青岛“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信息通信网络升级改造,建设“双千兆”城市,支撑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与此同时,包括北京、云南、内蒙古、四川等省区市也都提出重点推进千兆光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繁荣发展。
在一个城市的架构体系中,千兆光网支撑了城市内每个家庭、每个企业的高品质泛在联接,夯实了城市数字化的联接底座。一方面,基于广泛覆盖的光纤网络,千兆宽带接入正在从每个家庭延伸至每个房间,城市商务楼宇已经普遍实现了90%以上的全光纤接入,且企业的光纤接入距离也从500米向100米深度延伸,同时光纤网络还在向每个企业园区、机器延伸,实现了末端的全光联接;另一方面,通过广泛覆盖的OTN光传送站点,构建了城市内的超低时延圈,全面保障了城市内各类高价值业务的品质承载需求。可以说,通过无处不在的光纤联接与广覆盖的OTN光传送站点有机协同,构建了坚实的全光城市底座,进而全面赋能各类智慧城市的应用创新。
全光智慧城市掀起新一轮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浪潮
当前全光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已经形成了广泛的产业共识。2020年11月,国家信息中心正式发布《全光智慧城市白皮书》,定义了一种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形态,以全光底座为基础,构建城市云网边端协同的基础设施架构,赋能城市应用创新;2021年4月23日,上海升级千兆光网,率先打造了全光智慧城市全球第一城,构建了浦东0.2ms、中心城区1ms、外环2ms、全城3ms的超低时延圈,助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6月7日,青岛提出打造全光智慧城市岛城样板,构建了青岛全城1ms、胶东半岛3ms的超低时延圈,以支撑青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建设;7月29日,呼和浩特构建了全城1ms、呼包鄂乌2ms、呼-京津冀5ms、呼-长三角10ms的超低时延圈,树立全光智慧城市建设的青城样板,助力呼和浩特智慧城市建设,服务内蒙古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支撑“东数西算”国家战略的落地。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光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匹配了城市内各类数字化转型需求,而且有效支撑了核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协同、区域产业互补等战略发展规划,得到了各地人民政府的高度关注,并被纳入各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当中。 (余从)
© 2020 - 河北省数字经济联合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0029692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1923号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和平西路402号 邮编:050000
电话: 86 0311 85866977
在数字经济时代,为各类数字化应用提供全光底座的千兆光网备受各界关注。9月28日,首届千兆光网暨全光城市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以“构筑全光智慧城市赋能城市数字化”为主题,汇聚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领导代表以及运营商、企业的专家与嘉宾,共同探讨千兆光网的未来演进之路,凝聚产业合力以加快我国千兆光网产业的发展,从而赋能数字化转型。
我国千兆光网已具备覆盖2.2亿户家庭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梁斌出席首届千兆光网暨全光城市高峰论坛并致辞。他表示,工信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今年3月发布了《“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从网络部署、用户普及、应用示范、产业提升和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19项工作任务,计划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全面覆盖城市地区和有条件乡镇的“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推动实现固定和移动网络普遍具备“千兆到户”能力。自文件发布以来,我国千兆光网发展持续提速,各地“千兆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千兆光网已具备覆盖2.2亿户家庭的能力,提前完成2021年工作目标;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宽带用户规模累计达到1863万户,是2020年年底的近3倍。
未来三年是千兆光网发展的关键期,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梁斌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以建促用,夯实网络底座。持续推进千兆光网建设升级,聚焦千兆小区、产业园区、学校、医院等场景深度覆盖,同步提升骨干传输、数据中心互联、5G承载等网络各环节能力。加快“千兆城市”建设,发挥中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我国千兆光网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二是融合创新,赋能千行百业。加快千兆光网应用模式创新,鼓励结合行业需求,通过网络架构创新、运营模式创新,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探索部署“IPv6﹢”等创新技术,满足千兆行业应用场景下灵活组网、按需服务、差异化保障等需求,为千兆业务创新发展开拓蓝海。
三是强链补链,繁荣产业生态。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在超高速光纤传输、下一代光网络技术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推动支持高速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家庭网关、企业网关、无线路由器等设备成熟,降低终端成本,提升终端性能。 (徐勇)
加快网络建设和应用牵引 千兆光网迎来发展关键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在论坛的主题演讲中,对我国千兆光网政策进行了解读并对发展态势进行了展望。敖立表示,在政策层面,国家持续推进新发展格局构建,并加大数字经济发展力度,推动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通信网络里有“两张网”,天上一张移动通信网,地下一张固定通信网。固定通信迈入千兆光网时代,不仅向用户提供了大容量的接入网,同时也提供了城域网、骨干网,成为移动通信等各种业务的全光底座。未来几年是千兆光网的关键发展期,我们不仅要大规模部署面向家庭的10G PON技术,更要加快OTN专线部署,以及全光承载、全光交换、数据中心互联等技术的规模应用。
国家战略部署为宽带网络演进指明新方向。党中央、国务院把推进宽带网络发展、拓展融合应用、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作为抢抓战略机遇的重要手段。不论是“十四五”规划纲要还是《“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都明确体现出国家要大力推动千兆光网和5G协同发展的决心与信念。
千兆光网不是“空中楼阁”,中国正在引领全球光纤网络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范围内29个省份的70家省级电信运营商实现了千兆光网商用。我国千兆网络发展持续提速,千兆光网已经具备覆盖2.2亿户家庭的能力,用户数达到1864万户,固定宽带网络迈入全光时代,为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光纤宽带网络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千兆光网应用场景持续丰富,持续加力制造、教育、煤矿、医疗乃至智慧城市建设,赋能垂直行业高质量发展。全光智慧城市以光网络智能底座为基础,融合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形成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确判断和持续进化的智慧城市系统。 (杨赞)
千兆光网构建智慧城市发展演进的坚实底座
9月28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人民邮电报社)主办的首届千兆光网暨全光城市高峰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表示,智慧城市的发展演进与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密切相关,也正是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为更多智慧城市应用创造了可能,而F5G千兆光网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可以说千兆光网构建了智慧城市发展演进的坚实底座。
单志广认为,“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首先需要进一步打造城市数字底座,加强5G网络、F5G千兆光网在城市的建设布局,并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据基础设施协同使能城市的各类业务发展。同时要进一步推进政务、交通、医疗等各个城市应用的智能化,更好地支撑构建完善的智慧城市生态系统。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着重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单志广表示,建设智慧城市的使命将重归以人为本和普惠全民,更注重去虚向实、去伪存真,基于人民群众最真实的需求,倒逼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和平台能力的优化。
各地都在推动数字治理,包括引入全光网技术构建统一电子政务网,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已经逐步普及,未来的发展需要更多地向以人为中心转型,更好地服务市民。
单志广认为,数字时代重构了我们的城市,城市的数字孪生并非物理世界的简单数字化,而是打造线上线下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新型世界。其中,5G、F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关联和平衡城市各种复杂系统的关键要素,技术驱动城市整体发展方式实现智能化。
与此同时,智慧城市也成为孕育、融合新技术的重要场景,智慧城市推动了5G、F5G、人工智能等产业的高速发展,有大量的数字产业应用场景涌现出来。
面向未来,智慧城市的建管模式将从以建为主转向长效运营,深耕城市各个功能领域的智慧城市运营商将出现,这也是电信运营商的一个重要发展机遇。国家信息中心在2020年11月发布了《全光智慧城市白皮书》,提出了以F5G全光智能底座为基础,构建全光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上海、山东青岛、呼和浩特等已经树立了差异化发展样板,近期国家信息中心还将发布2.0版本。
最后,单志广表示,智慧城市的内涵也体现在智能的连接化和连接的智能化,通过联接力与算力的协同支撑智慧城市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城市内各个建设主体,电信运营商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全光智慧城市正是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希望电信运营商和上下游产业能够进一步发挥千兆光网等高品质联接的优势,进一步推进各类数字化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创新。 (徐勇)
9月28日,在首届千兆光网暨全光城市高峰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北京移动副总经理李长空、上海移动副总经理李学成、山东联通副总经理崔波、海南电信市场部总经理陈莹、华为中国运营商业务部副总裁黄雒蒙、华为光传送领域总裁周军共同参与点亮全光智慧城市仪式。 张松延/摄
相关链接
千兆光网升级加速 全光智慧城市成为新风向标
千兆宽带提速是千兆光网建设的第一步,全光网(光节点)的规模部署将是千兆光网升级的第二步,从千兆城市向全光城市的演进,已经成为中国固定宽带产业发展的新风向标。
千兆光网构建智慧城市坚实底座
作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载体,千兆光网已经被广泛纳入各个省区市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成为各省区市新基建的重要发展目标。上海“十四五”规划指出,大幅提升“双千兆”宽带网络承载能力,向企业和市民提供随时可取的高速率、低时延网络服务,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推动新型基础设施赋能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山东青岛“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信息通信网络升级改造,建设“双千兆”城市,支撑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与此同时,包括北京、云南、内蒙古、四川等省区市也都提出重点推进千兆光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繁荣发展。
在一个城市的架构体系中,千兆光网支撑了城市内每个家庭、每个企业的高品质泛在联接,夯实了城市数字化的联接底座。一方面,基于广泛覆盖的光纤网络,千兆宽带接入正在从每个家庭延伸至每个房间,城市商务楼宇已经普遍实现了90%以上的全光纤接入,且企业的光纤接入距离也从500米向100米深度延伸,同时光纤网络还在向每个企业园区、机器延伸,实现了末端的全光联接;另一方面,通过广泛覆盖的OTN光传送站点,构建了城市内的超低时延圈,全面保障了城市内各类高价值业务的品质承载需求。可以说,通过无处不在的光纤联接与广覆盖的OTN光传送站点有机协同,构建了坚实的全光城市底座,进而全面赋能各类智慧城市的应用创新。
全光智慧城市掀起新一轮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浪潮
当前全光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已经形成了广泛的产业共识。2020年11月,国家信息中心正式发布《全光智慧城市白皮书》,定义了一种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形态,以全光底座为基础,构建城市云网边端协同的基础设施架构,赋能城市应用创新;2021年4月23日,上海升级千兆光网,率先打造了全光智慧城市全球第一城,构建了浦东0.2ms、中心城区1ms、外环2ms、全城3ms的超低时延圈,助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6月7日,青岛提出打造全光智慧城市岛城样板,构建了青岛全城1ms、胶东半岛3ms的超低时延圈,以支撑青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建设;7月29日,呼和浩特构建了全城1ms、呼包鄂乌2ms、呼-京津冀5ms、呼-长三角10ms的超低时延圈,树立全光智慧城市建设的青城样板,助力呼和浩特智慧城市建设,服务内蒙古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支撑“东数西算”国家战略的落地。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光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匹配了城市内各类数字化转型需求,而且有效支撑了核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协同、区域产业互补等战略发展规划,得到了各地人民政府的高度关注,并被纳入各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当中。 (余从)
© 2020 - 河北省数字经济联合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0029692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1923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和平西路402号 邮编:050000
电话: 86 0311 85866977